2018年4月9日,在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機下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會上引發大量關注的除了貿易戰對中美關系與亞洲經濟的影響外,騰訊的AI翻譯首次實戰也成為了此次會議的另一亮點,同時也在行業內引發了較大的話題爭議:“AI翻譯技術能否取代人工翻譯”。
此次博鰲論壇首次引用AI機器進行同傳服務,而這也是AI同傳首次嘗試支持公開討論型會議。這項來自國內騰訊翻譯君和微信智聆聯合組隊所提供的同聲傳譯服務首次擔此大任也沒有令人失望,要想翻譯的正確,首先要聽的準確,語音識別的準確度是保證高質量同傳的首要條件。微信智聆作為“騰訊同傳”的語音識別技術支持團隊,根據博鰲論壇開放性、國際化等特點,專門針對博鰲論壇嘉賓的國家、地區語言特征開展專項優化訓練。考慮到現場多語種并行的情況,微信智聆還通過工程優化實現多人、多語種會話的并行識別,以保證現場的識別準確率。
精準識別了語音內容后,接下來的翻譯工作就由“騰訊翻譯君”完成,目前的人工智能翻譯都是通過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技術實施,神經機器翻譯技術與傳統短語翻譯機器有本質區別,其能自主從語料庫中不斷學習,并將整個句子視作翻譯的基本單元,使譯文更準確,更符合各個國家的語言習慣。
如今中國的AI技術在幾大科技巨頭的大量投入研發下,逐漸站穩世界的第一梯隊。而關于AI(人工智能),其代表性話題就是曾經接連戰勝頂尖圍棋高手李世石與柯潔的AlphaGo,所有人在這兩場戰役下都看到人工智能的恐怖之處,精確的計算、極快的反應速度、不受情緒的影響以及幾乎為0的錯誤率。
除了圍棋外,AI是否能在其他專業領域展現同樣的統治力呢?
在此次博鰲亞洲論壇上,騰訊AI翻譯技術已經展現出了超凡的實力,結合了語音與字幕進行同步展現,最終騰訊同傳呈現出的效果還是較為理想的。但從專業翻譯的眼光來看,仍有諸多不足,在多國參與并且是開放論壇性質的會議上,語言環境更為復雜,在口語過濾、方言識別、噪音過濾等很多地方還是有待繼續升級優化。目前在較為正式的場合中AI翻譯只能站在輔助的位置,而語言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與承載者歷經千萬年,其中所包含的即便對于人工智能來說也絕非一日之功,想要完全取代人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