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即為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對于國內的研究人員來說,撰寫發表一篇SCI論文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對于當前的絕大部分研究人員來說,他們只能撰寫中文論文,而對于在SCI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則必須是英文,這就導致了研究人員需要通過翻譯人員將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這才算徹底的完成了一篇SCI論文的撰寫。

  根據統計,在國際期刊審稿過程中,85%的論文被拒稿,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論文不能用英文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思想和科研成果造成的。而一篇高質量的SCI論文,除了跟翻譯人員的水平直接掛鉤,還需要好的潤色和修改服務。因此,SCI論文翻譯要求譯者具備較強的語言基礎和學術知識,還需要豐富的修改編輯經驗。一篇好的SCI論文翻譯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SCI論文翻譯

  1、理解文章意思

  只有讀懂文章才能進行翻譯,要不然就是胡亂翻譯,從而造成文章的可讀性差,甚至出現驢唇不對馬嘴的情況。在翻譯時,譯員不僅要讀懂文章,還要進一步查實作者的寫作,仔細查看參考文獻,從中找出其不足。比如:中藥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可使M2型白血病獲得良好療效。

  這是一種很含糊的表達,尤其是“良好療效”這一類的字眼。不管是英語還是中文,在翻譯SCI論文時,一定要做到精準,不能使用帶有含糊的字眼。譯者在開始翻譯之前,要通讀一遍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才能開始翻譯。想要翻譯好SCI論文,還需要良好的學術思維,普通的翻譯者是翻譯不好的,這需要常年的積累才可達到這樣的水平。

  2、良好的語言基礎

  發表SCI論文關鍵是內容,而SCI論文翻譯語言要求必須通順易懂,符合規范,用詞造句應該符合本族語的習慣, 要用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語言。這就導致譯員要具備相當好的語言基礎和語言駕馭能力,全面的英文語法知識和廣泛的專業詞匯量缺一不可,必須克服漢語式英語這一大部分譯員都會犯的錯誤。如果只有大量的詞匯量而沒有較好的語法知識,在翻譯的過程中肯定錯誤百出,出現結構混亂、文理不通、逐詞死譯和生硬晦澀等現象。

  除了良好的英文基礎外,中文基礎也忽略不得。很多人在找人翻譯SCI論文時,偏向于外國人,雖然外國人的外語水平是一流,但是對于中文是不了解的,在翻譯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漢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翻譯的好壞,在翻譯SCI論文時,中文基礎也是很重要的。

  3、理清文章結構、強化主旨

  不看文章結構直接按照作者的行文進行翻譯,基本上都是不符合SCI論文發表的要求的。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要及時和作者進行溝通,了解作者在撰寫文章時的思路,如何突出文章的研究意義,如何強化文章的主旨等,這些都是譯員要與作者要與作者溝通的問題。溝通之后,對文章的寫作思路有一個了解,才能進行文章的翻譯。

  4、寬廣而深入的知識面

  僅僅會外語是無法翻譯SCI論文的,要精通大量相關領域科研學科的理論知識及一定的實踐經驗。同時譯者還要具有豐富的“百科知識”,當然這里是對專業領域而言的,是對專業領域的擴展性了解。就像醫學論文翻譯,除了要精通醫學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了解植物學、社會學、機構名稱等。沒有這些常識,譯者的語言水平即使再高,也是無法做好SCI論文翻譯工作的。

  5、SCI論文發表及審稿經驗

  要提供專業、準確的譯文,必須具備SCI論文發表及審稿經驗。這樣,一則可以以審稿人的身份對文章的不足加以修改,并及時與作者進行溝通,修改寫作思路。再者,熟悉SCI論文發表的工作人員明確怎樣的論文才會被接收,該如何回復審稿人的意見,并促成文章的快速發表。

  6、SCI論文潤色修改

  能夠成功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論文,除了翻譯要過關,出色的潤色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論文修改的范圍包括標題的修改、主題的修改、結構的修改、材料的修改、語言的修改等等。修改論文時要對觀點、材料、結構等進一步核對和調整。據調查,SCI論文修改、潤色和翻譯服務可以使投稿的論文給審稿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從而使論文發表的機會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