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下最火的應用APP都與社交有關,無論是國外的Facebook、Twitter還是國內的QQ、微信、微博。而細分市場里則更加繁多,如旺旺,人人,豆瓣等等,在商務,學生和白領之中各自稱霸。由此是不是社交網絡革命的大躍進就要結束了?是不是現在已經到了打掃戰場的掃尾階段了呢?不是,起碼互聯網的社交革命,還有一個根本的短板,未能突破。就是不同語言的人們自由交流的障礙,根本阻遏了各國人們的相互了解。這還需要有翻譯的革命。這如果有突破,將是革命性的的。

 

  互聯網時代,很多人形容地球已然成為了村莊,但這只對少數的精英來說是現實,而對于絕大多數的人們來說,遠遠談不上,語言就是個壁壘,隔絕了人們的聯系。互聯網的社交革命,不只是國內,而是指全球層面。不同語言的人們的自由交流,是個剛性需求,全球化越深入這種需要就越強烈。對此Facebook和Twitter等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社交網絡巨頭體會最為明顯——倘若他們把各國的用戶打通關系,而不是按照國別分門別類地各建網絡的話,那么它們就真的成為各國人們之間的交流平臺了。然而目前,還不是。各國各民族之間還存在著語言的“天塹”,等待著變為通途。這必然會大大促進人類文明的大融合。


  翻譯軟件,目前只是機器翻譯,百度,谷歌,金山等都出品了自己的翻譯軟件,但是效果差強人意,這些軟件目前都屬于是免費附贈,用來“增加用戶粘性”,公益性質突出。而從來沒有成為企業的主打產品。這個市場還遠遠不夠成熟。準確的翻譯,都還是靠費時費力的人工翻譯。


  然而翻譯軟件的前景是可期待的,以類似的輸入法為例,昔日漢字難打,五筆需要專門學習,拼音輸入慢得很。然而搜狗拼音輸入法的出現,大大加快了人們的漢字輸入速度,且淺顯易學,這導致了一場文字輸入的革命——從竹簡木瀆石刀石筆,到紙張毛筆鉛筆,再到word文檔新式拼音輸入法。這個個都是文明的里程碑。文字輸入可以,文字和語音轉換為什么不可以?不同國家的文字,可以視作是不同的“代碼”,翻譯不過是代碼轉換的技術問題。它只是比計算機語言轉換困難一些而已。技術是可以解決其轉換問題的。


  除了文字轉換翻譯,口頭的直接的語音翻譯更生活化,更為需要。這方面的技術也在發展,如蘋果公司的siri,谷歌公司的google語音等均能有效地辨別母語語音,而不同語言的口語交流,理論上也是可行的。不過這需要較為漫長的時間,但前景可期。語言學家們的當代的歷史使命,就是為新型翻譯應用的出現鍛造技術基礎。


  全球化難道不會語言統一嗎?但這甚為困難。語言被灌注了民族的文化在里面,大民族的語言很難同化,東西方語言文字天壤之別。三里不同音,而就文字來說,表音文字的演化便是隨各地語音不同變得越來越不同。這導致了個碎片化的語言世界。不可否認,語言最終是要走向統一的,互聯網實際就是個統一的語言平臺,假借,形聲等語言同化方式比比皆是,但距離語言統一差距遙遠。然而全球化的急迫要求僅僅是讓各國的人們進行起碼的交流。革命性的且實用的翻譯應用,與智能化的手機平臺結合,可滿足日常大部分應急交流需要。這還僅僅是全球化初期,各國人們的交流談不上多深入,但起碼能夠交流。翻譯軟件的應用,不會斷絕了語言進化統一的進程。我們這個世界,還是個分裂的世界,等待著劃時代的語言應用把它統一起來。(來源:iDo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