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的“做頭發”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作為吃瓜群眾,稍不留神就會跟不上節奏。
除了“做頭發”事件本身外,事件主角PG One也因為他的歌——《圣誕夜》成了熱搜的常駐“嘉賓”
部分歌詞如下:
跟我去過圣誕節,早定好了包間;
跟我去過圣誕節,花光所有錢;
馬上過圣誕節,過圣誕節,
白天睡覺晚上吼,純白色的粉末在板上走。
在我出發之前,我們先要點上口。
這首歌的最后兩句非常明顯地暗示了“吸毒”,除此之外,這首歌還用很多“不堪入目”的詞語來形容女性。
在受到各大官方媒體及群眾的強烈譴責之后,國內各大音樂平臺相繼下架了PG One的作品,也取消了PG One相應的商業活動。
此時的PG One也在微博中公開道歉了,然而他的道歉卻是這樣的:
“早期接觸嘻哈文化受黑人音樂影響深厚,對核心價值理解偏頗”
一語激起千層浪,一直看戲的外媒坐不住了
《每日郵報》發文稱:Chinese rapper accused of sexism blames ‘black music’
被指責性別歧視的中國說唱歌手,歸咎于“黑人音樂”
事件持續不斷的發酵,此時的我們也在思考,關于嘻哈我們知道的有多少?它所傳達的寓意真的是如PG One理解的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嘻哈文化的基本常識;
Origins:起源
Hip hop as music and culture formed during the 1970s in New York City from the multi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African-American youth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young immigrants and children of immigrants from countries in the Caribbean.
嘻哈音樂和文化是70年代在紐約市由來自美國的非裔青年和來自加勒比國家的青少年及早期移民的子女之間的多元文化交流而形成的。
Effects:影響
Hip hop music in its infancy has been described as an outlet and a voice for the disenfranchised youth of marginalized backgrounds and low-income areas, as the hip hop culture reflected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of their lives.
嘻哈音樂在初期被描述為是被邊緣化及低收入地區被剝奪權利的年輕人宣泄和發聲的出口,因為嘻哈文化反映了他們生活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現實。
It has also been argued that rap music formed as a "cultural response to historic oppression and racism, a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black communitie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也有人認為,說唱音樂形成了“對歷史壓迫和種族主義的文化反應,是美國黑人社區之間的溝通系統”。
Elements:元素
Hiphop最“古老”的四元素為:碟片連接切割和混合(DJ)、說唱(MC)、街舞(Bboying)、涂鴉(Graffitti)。
對于原本在美國的黑人文化來說,HipHop是一種生活方式。即使一個人DJ、MC、Bboy、Graffitti等一樣也不懂。只要他的心態和言行舉止近于那種文化,也可以說是很HipHop。
嘻哈音樂絕不是如PG One呈現的歌曲一樣,它傳播的仍舊是正能量,追求的是自由、和平和愛。